close
各種點擊付費廣告軟體惡意點擊廣告軟體部落格流量自動點擊流量軟體

1.為何要打?------當時正值美蘇冷戰,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相互對抗的時期,美國希望在印度支那半島(中南半島)上圍堵共產主義擴張,取得自己在當地的戰略優勢,因此出兵越南。



1960年,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成立,它由反吳廷琰政府的各派組成,事實上由越共中央委員會控制。同年,「中蘇論戰」爆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聯都需要在「國際共運」中樹立自己的形象,因而都積極支持北越對南方進攻。

1961年6月,美國總統甘迺迪和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在維也納會面。赫魯雪夫肆意欺凌這位年輕的美國總統,試圖通過恫嚇的方式使他在某些關鍵爭端上向蘇聯讓步。特別是柏林,那裡大量的技術工人都已逃到西方。赫魯雪夫的恫嚇行動步步升級,8月,「柏林圍牆」在一夜間修成,西柏林被東德封鎖,9月,蘇聯恢復核試驗。嚴峻的形勢使甘迺迪認為,「如果美國從亞洲撤退,就可能打亂全世界的均勢(施萊辛格語)。」這時候印度支那半島的衝突是當時冷戰中唯一的熱戰。甘迺迪和他的顧問很快決定,要在越南問題上顯示出美國的力量和對抗共產主義的決心。同時認為,衝突最好遵循朝鮮模式,只局限在通過代理方使用常規武器,作為減輕兩超級強權間直接核戰爭威脅的一種方式。

此時,民族解放陣線已經控制了越南南方的大部分鄉村,雖然有美國的軍事援助,但政治上的威權與腐敗導致吳廷琰政府民心喪盡,無力阻止民族解放戰線擴大勢力。1961年5月,為了進一步幫助吳廷琰政府,甘迺迪派遣一支特種部隊進駐南越,開啟了美軍戰鬥部隊進入越南的先河。這一事件也常被認為是越戰開始的標誌。



2.身陷游擊戰-----美國一方面希望以大規模火力消耗越共的實力,另一方面又希望限制美軍作戰的範圍和規模來避免蘇聯和中共找到介入的藉口,以免重蹈韓戰的覆轍。結果反而被越共加以利用,陷入游擊戰的泥沼。



在1965年8月18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五千五百名士兵發動了戰爭中的第一場大規模陸戰;在空中支援並一場大規模砲擊下,美軍成功摧毀越共在Van Tuong的基地。同年11月14日星期日早上10時48分,美國第一騎兵師第七騎兵團的三個營和北越第66團在德浪河谷相遇,北越正規軍有2000人駐守,是奠邊府戰役的精銳之師,於是爆發美軍及北越間的第一場大規模戰鬥。這兩場戰役使北越從此決定避免與美軍進行正面衝突,改而採取游擊戰的戰術。

空中作戰也同樣的大規模提升;詹森批准了轟雷行動(滾雷行動),對北越進行大規模轟炸。然而美國對北越的所有轟炸行動與目標都由華盛頓進行嚴密的控制,每日的轟炸目標的選擇由國防部和白宮來規劃,前線指揮官無法根據實際需求加以修改。偏偏國防部與白宮非常擔心傷及中國或是蘇聯派駐在當地的顧問而引發的正面衝突,對於轟炸目標的選擇與交戰規則有非常多的限制,而這些限制往往與美國追求的戰術或是戰略目標完全背道而馳。例如,美軍在未經批准下無法攻擊北越的軍用機場,即使看到地面北越空軍的戰鬥機在準備起飛也不行。

在地面上,成功獲得大規模增兵的美軍駐越最高司令官威斯特摩蘭(Westmoreland)將軍發動了一系列「搜尋並摧毀(search and destroy)」的行動。他相信如以「德浪河谷戰役���時那樣,以大規模火力消耗敵軍人力,北越最終將被迫認輸。同時,北越軍隊則執行武元甲的消耗戰略,在精心準備的有利地形下吸引美軍進攻,激戰至傷亡達到一定程度後就撤離戰場。北越已做好準備承受巨大的傷亡,並且堅信無限制的消耗戰最終會迫使美國人撤出越南。

此時不論是威斯特摩蘭將軍或華盛頓的政治人物都不斷表示美軍正在取得勝利。但戰術上的勝利無助於改變美國的困境。因此,美國開始透過南越軍隊和一些美軍來進行和平化政策,希望加強對已控制住的鄉下地帶的統治及治安,避免再度被越共滲透。然而,南越軍隊的腐敗及對平民的殘暴使該政策基本上毫無進展。

參考資料 網路
本文出自: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6060802316網頁設計部落格流量自動點擊流量軟體廣告行銷軟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宋素雅 的頭像
    宋素雅

    健亨網路行銷-seo上首頁 下拉關鍵字 部落格行銷

    宋素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